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在线阅读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

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

    关于间谍的事情,张昭在京城时和王武有过一次对话。当时余籍余夫子说白马书院的山长,如今理学河东派的头面人物唐宽在他身边有间谍。

    所以,便有这次对话。

    阳州先生,也就是沈修贤,后来被叫回京师,就是王武暗中操作的。

    张昭当时还笑说要玩“无间道”。搞一个“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局面。

    没想到还真发挥作用了。

    张昭没有料到唐宽在他身边的间谍,位置如此之高,竟然能掌握他在扬州的动态。

    须知,京师和扬州相隔千里,不管什么消息传递都会失真。而能让刘大夏这种“名臣”对他出手,传回去的资料,九成九是真实的。

    反向推论,其人必定是亲自参与了他在扬州的各个行动、制定计划、事后善后。

    而唐宽肯定也没有料到他的师侄、根正苗红且和他们有仇恨的沈修贤被他们策反。

    王武摇摇头,“大帅,说不准。只有一个范围。能掌握我们在扬州所有隐秘之事的不外乎那么几个人:我、陈伯宁、于参谋、赵子龙、崔坤、钱宁、汤玄策。”

    张昭当即道:“你、伯宁、小于排除。老汤也可以排除掉。他在扬州没呆几天,一直在金陵主持真理报社的事。”

    新军营出身的人,他是绝对信任的。从利益的角度剖析有点伤感情。他更愿意从思想的角度去分析。他们都是拥有着共同的理想的一群人:为大明之崛起而努力。

    这要是还有人出卖他,他都不信!

    王武表情冷峻,也没谢张昭信任他。因为这是废话一句。他负责的是大帅的安全,他要是叛变大帅,根本不用玩这么复杂的手段:掀起朝争,一拳头就能了事。

    “赵师爷,崔师爷,钱百户!”

    王武之前听过张昭对钱宁的评价,奸臣的料子,他首先是怀疑钱宁。其次是老赵。

    因为老赵太符合一个潜伏的间谍的特征。经常是悄无声息的。从不对大帅提反对意见。而且,他执掌文书,什么事不清楚?

    最后才是最近因竹嫣姑娘之死有点反常的崔坤。

    他们亲卫里私下里聊天还笑话过崔坤:别人的妾室你也惦记着,当真是读书人会玩。

    “大帅,我偷偷的查一查。”

    张昭紧锁着眉头,在客厅里来回踱步,闻言,转身说道:“这怎么查?不要搞的人心惶惶!我的应对策略得改一改。你去把赵师爷叫来。”

    因为,间谍的存在,他现在只能打明牌。

    “是,大帅。”

    …

    …

    片刻之后,时年五十岁的赵师爷被叫客厅中来。他正在自己的船舱中帮张昭写奏章。

    没办法,大明朝的奏章,以张昭的文化水平,真的不会写。他秀才功名都是作弊得来的。

    而这些年忙于军务,一点老底子早就丢光。四书五经,他现在只能背的名言名句。生僻一点的早就忘干净。

    就像张昭刚刚安慰妻妾们的,他对京城报纸上汹涌的舆论没当回事。

    所有的舆论,只要他回京,面圣一次,基本都会消失。到他这个位置,决定他去留的绝不是所谓的民意,或者说大臣们的想法,而是弘治皇帝的想法。

    这一点上,他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而他是打算上密折,给弘治皇帝解释一下情况,以宽帝心。但是听闻京师传来的消息,这一招明显是不行的。

    如果刘大夏手里握着“杀手锏”,他不闻不问,仍由其铺垫、引导舆论,最终麻烦就大了。

    他的去留归皇帝管不假,但是如果声势大到弘治皇帝觉得他犯的错太大,须知三人成虎,那说不得他就会被弘治皇帝“暂时”雪藏一下。这不利于他正在大明推动的各项改革。

    张昭在扬州之行,当然不可能全部合法的。有权宜之策。比如,他令新军营整编卫所,得兵五千,这是没有报备的。

    真以枢密副使就可以随意增加兵力?真要鸡蛋里挑骨头,还是能挑出错来的。

    比如,他收了盐商陆奇文的银子,这银子去哪里了?还有抄家的银子?肯定不是进税务司啊!而是回头要挂在国泰商行的账上,再投到海军建设中。

    比如:他收了魏国公二十万银子,这是进他私人腰包。且让魏国公帮着给大明皇家银行拉存款。这算起来也是“以公谋私”。

    他回头找弘治皇帝把这些事报备一下,弘治皇帝多半是一笑而过。千古仁君,真不是说的。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皇帝真的是非常宽厚。

    但是,但是…

    这些事要先给刘大夏在报纸上,在朝堂上捅出来,闹大了,那弘治皇帝也不好不惩罚他。

    “大帅,你找我?”

    张昭道:“子龙,先把密折停了,不要往京中发。对当前的局势,我有一个新的想法。”

    赵子龙错愕的看着张昭,但是他一贯就不是劝谏的性格,无奈的道:“好。”

    写奏章也是很累人的好不?特别是帮张昭代笔,那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扣。唯恐被张昭的政敌们抓住“口实”,进而攻讦。

    张昭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半是整理思路、半是商量的道:“子龙,舆论阵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目前京中妖风吹的呼呼响。我们不能一言不发。”

    赵子龙一身灰袍,常年案牍劳累,身体微微佝偻,清廋中带着文气,道:“大帅,关键是我们说什么,京师舆论未必肯听啊。”

    张昭道:“所以,我们得把水搅浑,等我回到京师面圣,一切自然消弭。你把竹嫣姑娘的故事,以我的名义,发到京师真理报上。”

    在扬州传播竹嫣姑娘的故事,第一是教育意义:私盐卖不得。第二,张昭挺同情她的,帮她扬名,不至于让其人湮灭在历史之中。

    现在这样搞,多少有点“消费”亡者的因素,但也是情非得已。当然,多少能帮她扬名。

    王武一乐,笑道:“嘿嘿,大帅,这是个好办法。”

    竹嫣姑娘的爱情故事,在江南流传的何其之广?足见其热度,百姓喜闻乐见。

    所以,此文一出,则必然引领京师舆论场。鬼才管刘大夏在干什么。

    赵师爷一愣,随即也笑起来,“大帅高见。”

    张昭摆摆手,“回去最快最快还得十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大家集思广益,再想想办法。”

    有间谍在,他根本没法单独脱离大队,急速往京师。只能把现在的船队稍稍提速。

    …

    …

    八月五日,京师真理报刊登张昭署名文章。舆论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