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金明池阅兵
大宋淳化三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又俗称端阳节,大宋东京城;清晨的京城还没有那么热,小商小贩们早早出摊占满了各个主街两侧,一些有些关系的商贩开始走门路进入皇宫城的外城; 大宋朝廷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开放皇城西门的万胜门,以方便百姓们参观游览金明池;皇帝也会在这天来金明池检阅水军,与民同乐; 一大清早便匆匆吃过饭的杨云帆和陈子善二人早早出发来到皇城西门万胜门;杨延昭因为要和夫人耶律金娥一起来金明池游玩,所以杨云帆二人便先一步出发了; 来到万胜门,早已是人山人海,虽有官差在现场维持秩序,但还是显得人声嘈杂,叫卖声不断; 随着人群拥挤而动的杨云帆和陈子善二人穿过万胜门,来到金明池畔,两人被映入眼帘的场景震撼了;只见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桥头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这座自太平兴国元年开始修建的皇家园林,因池水引自金水河,故成为金明池;北岸遥对五殿,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 只见奥屋内整齐的停泊这十几艘龙舟,操舟的汉子们都是禁军中选拔的水军好手;常年的烈日下操练,把他们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看上去显得十分强健和硬朗; 金明池修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水军。后经十几年间多次营建,池内各种设施逐渐完善,金明池的功能也由训练水军慢慢为水上娱乐表演所取代。 正在杨云帆二人感叹之际,忽然一只青葱玉手搭在了杨云帆的肩膀上,杨云帆猛的一回头,才发现是一个妙龄少女,只见她年方十六七,身材高桃,体态轻盈,眼睛大而有神,乌发如漆,肌肤如玉,美目流盼;杨云帆一时愣住了; “臭小子,还记得本姑娘吗?哼,真是冤家路窄啊……”那个妙龄少女正是前不久在楼与杨云帆有过一面的白莹莹。 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他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正是白莹莹的跟班丫鬟小柔。 虽然在樊楼时,二人见过一面,但是彼时白莹莹还是女扮男装,比不得此时女装明艳动人;原本想反唇相讥的杨云帆一时愣在了当场; 被眼前的美貌少女一阵揶揄,杨云帆顿时满脸通红,讪讪一笑说道:“原来是白姑娘,幸会。”一旁的陈子善则是尴尬的把头扭过去,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白师兄呢,怎么没见白师兄与你一同前来游园?”杨云帆赶紧岔开话题说道。 “我哥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白莹莹说道; 一旁低头不语的陈子善突然抬头问道:“贵派地处南疆,远隔千里来京,所为何事?” “哼,要你管,是不是你们这些所谓的江湖正派人士来京城就是为了正事,我们五毒教就是来做坏事的?”白莹莹语气不善的瞪着陈子善问道; 杨云帆闻言嘴角微微一咧,赶紧开脱到:“白姑娘误会了,五毒教虽行事风格多与中原江湖多有不同,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帮派,我等自然是敬重的。” 陈子善见白莹莹满嘴的火药味,也只是撇了撇嘴,耸耸肩,没在言语; 就在众人说话间,从皇宫内城处传来鸣金开道之声,两侧的众人喧哗道:“官家来啦。” 只见目力所及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大顶黄罗伞盖,十几人抬着的皇帝玉辇,玉辇边文武大臣排列两旁,御前班值护卫周测,皇子皇孙,皇后贵妃等皇室家眷乘坐玉辇后面的步辇; 在皇家仪仗人群中,杨云帆和白莹莹等几人居然发现了白乐康的身影,使得几人皆是错愕不已,面面相觑; 只见皇家仪仗队护卫着赵官家来到金明池中间的临水殿,临水殿门禁森严,华盖肃穆 每年的端午龙舟竞赛,赵官家就是在这里观看竞标,赐宴群臣; 吉时已到,随着赵官家的一声令下,成群的小龙船到“奥屋”把大龙船牵引到水殿前; 大龙船雕梁画栋,三层高阁立于船上;内外前后结构清晰可辨,船上人物分工明确;单侧有三支船桨,每支船桨由两人执掌;船头龙首上高高地站着一个人,手中挥舞着旗帜,他是这场表演的“总指挥”; 大龙船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船,小龙船的龙头上也各站一人执旗指挥;每艘船上还有十位“龙骑士”划桨; 正式争标开始之前,十艘小龙船还要在执旗之人的指挥下表演各种阵式 在旗官的指挥下,大小龙舟往来穿梭,卷首绘御座大龙舟在四艘龙头、虎头船的前后摇旗护送下,昂首向前。 而十二艘龙虎船,正敲鼓迅檝,朝标竿急驰。只见池中旗飞桨扬,耳闻锣鼓震天,大宋水军将士把龙舟竞渡的壮景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惹得岸边观赛的人群惊呼连连,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赵官家看后也是抚须连连颔首。 阵式表演完后,终于到了重头戏:争标。 正对临水殿前方,池中插着两排共12面锦旗,用来标示距离,两排锦旗中间立着一根挂着锦彩银碗的杆子,这就是龙舟要争夺的“锦标”了; 争标开始,龙头执旗人挥舞旗帜,两行龙舟击鼓竞逐;因为参加这场表演和竞赛的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大宋水军的将士,所以争标的比赛十分激烈,获胜队伍,因为将获得皇帝的嘉奖赏赐; 一时间,鼓声、呐喊声、划水声不绝于耳,旌旗猎猎,橹桨奋动,场面热火朝天,精彩非凡; 最终,原属厢兵水军的登州平海水军率先夺标,拔得头筹;金明池阅兵也就基本宣告结束;